• <tr id="gq2w2"><center id="gq2w2"></center></tr>
    <strike id="gq2w2"></strike>
    <th id="gq2w2"><nav id="gq2w2"></nav></th>
    <strike id="gq2w2"><s id="gq2w2"></s></strike>
    導航
    科學研究
    首頁> 科學研究> 正文

    我校特聘教授王傳義團隊在環境光化學和催化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2022年09月22日 10:15 文、圖/環境學院 沙桐 點擊:[]

    近期,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傳義教授課題組在環境光化學和環境催化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污染物處理技術和CO2轉化利用方面提供了理論依據,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成果1】CO2光化學轉化與利用

    在金屬光催化劑表面以H2O作為質子源實現CO2還原并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其反應機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李英宣教授等報道了量子尺寸的Au納米粒子(約4 nm)在420 nm低光強單色LED光照射下,利用Au的帶間躍遷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對分別實現了CO2還原及H2O氧化,CO的產率達到了4.73?mmol?g?1h?1(近100%選擇性),是利用H2作為質子源還原CO2活性的2.5倍。原位紅外光譜、準原位光電子能譜和理論計算研究表明:光催化反應過程中H2O分解形成了表面Au–O活性物種,優化了CO2還原和H2O氧化反應中的決速步,降低了*CO脫附和*OOH中間體的形成勢壘,從而促進了CO和O2的產生。該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認識了金屬Au光催化劑利用H2O還原CO2的反應機制,為高效還原CO2光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光催化CO2反應中間體表征及光催化還原CO2性能對比

    【文章鏈接】

    Wenchao Shangguan, Qing Liu, Ying Wang, Ning Sun, Yu Liu, Rui Zhao, Yingxuan Li, Chuanyi Wang, Jincai Zhao. Molecular-level insight into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with H2O over Au nanoparticles by interband transitions.Nat. Commun.2022, 13, 389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474-2

    【成果2】全光譜光催化

    王傳義教授等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發表了題為“Efficient Full Spectrum Responsive Photocatalytic NO Conversion at Bi2Ti2O7: Co-Effect of Plasmonic Bi and Oxygen Vacancy”的研究文章。該文章將等離子體Bi和氧空位引入擴寬了Bi2Ti2O7的光吸收范圍,抑制了中間NO2有毒中間產物的產生,改善了光催化轉化NO的性能。同時通過系列實驗和理論計算揭示了Bi和氧空位修飾Bi2Ti2O7全光譜光催化轉化NO的構效關系。

    【文章鏈接】

    Qiuhui Zhu, Reshalaiti Hailili, Yue Xin, Yingtang Zhou, Yu Huang, Xinzhu Pang, Ke Zhang, Peter K.J. Robertson, Detlef W. Bahnemann, Chuanyi Wang. Efficient Full Spectrum Responsive Photocatalytic NO Conversion at Bi2Ti2O7: Co-Effect of Plasmonic Bi and Oxygen Vacanc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2, 319, 121888.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2.121888

    【成果3】電化學誘導氧化亞銅陰極原位重構實現高效脫氮

    開發高效穩定的電催化劑是實現硝酸鹽(NO3?)污染水體電化學脫氮的關鍵,對緩解人為造成的自然界氮循環失衡具有重要的環境意義。揭示電催化反應過程中催化材料的演變和識別真實的活性位點,對于設計和制備高效電催化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朱云慶副教授等通過實驗和理論模擬探究了電催化硝酸鹽還原過程中氧化亞銅(Cu2O)的演變過程和催化還原機理,并揭示了NO3?在重構催化劑Cu2O/Cu表面的吸附和還原過程。針對實際硝酸鹽廢水的脫氮需求提出了“NO3?→ NH4+→ N2”兩階段去除路線,為Cu基催化材料的工程應用提供了新的材料基礎和理論支撐。

    【文章鏈接】

    Jianjun Zhou, Fan Pan, Qiaofeng Yao, Yunqing Zhu*, Hongrui Ma, Junfeng Niu, Jianping Xie. Achieving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chemical nitrate removal by in-situ reconstruction of Cu2O/Cu electroactive nanocatalysts on Cu foam,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2, 121811.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2.121811

    【成果4】微塑料光化學演變

    微塑料(MPs)污染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并對多種生物構成威脅。胡學鋒教授研究了水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微塑料(ABS-MP)在模擬太陽光照射下進行光老化產生的表面形貌和官能團的變化,同時檢測老化產物在水中的釋放。調研了老化程度對環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的影響及光照下二次EPFRs的生成。考察了添加劑四溴雙酚A(TBBPA)和Sb2O3在光老化過程中的轉化。論文發表在環境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BS及其添加劑TBBPA在自然環境中光老化及轉化的研究,有助于對進入環境中微塑料潛在危害的深入理解。

    四溴雙酚A光化學老化

    【文章鏈接】

    Xuefeng Hu, Xue Feng, Chaojie Jiang, MinaYa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321,115997.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2.115997

    【成果5】壓電耦合光催化處理水中污染物

    以引入氧空位的方式改善了SrBi4Ti4O15壓電光催化性能,并通過實驗及理論計算揭示了壓電性增強的本質因素。這種壓電光催化材料在超聲和可見光協同作用下,對四環素的降解率和礦化率分別達到了98 %和78.64%。基于半導體材料的光催化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環境修復領域,但是光生電子與空穴的復合限制了光催化降解四環素的效率。具有非中心對稱結構的半導體材料產生的極化作用能夠抑制光生電荷載流子的復合從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因此增強極化成為進一步提高光催化劑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徑。由(Bi2O2)2+層和類鈣鈦礦層組成的層狀鉍基光催化材料SrBi4Ti4O15具有優異的壓電性和可見光響應能力,其極化方向平行于(Bi2O2)2+層,而宏觀極化主要來源于類鈣鈦礦層中鈦氧八面體中心的離子位移,是一種理想的極性光催化材料。這項工作為開發用于環境修復和能源轉換的新型層狀鉍基極性光催化材料提供了借鑒。相關論文發表在ACS ES&T Engineering上。

    【文章鏈接】

    Qiuhui Zhu, Afzal Ahmed Dar, Yingtang Zhou, Ke Zhang, Jiani Qin, Bao Pan, Jingqi Lin, Antonio Otavio T. Patrocinio, and Chuanyi Wang. Oxygen Vacancies Promoted Piezoelectricity toward Piezo-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Tetracycline over SrBi4Ti4O15.ACS EST Engg.2022, 2022, 2, 8, 1365–1375.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engg.1c00479

    【成果6】催化凈化空氣污染物

    團隊董國輝教授等通過“熱島”效應在g-C3N4表面同時引入Pd0和N空位,作者發現Pd0和N空位之間存在協同效應。這個協同效應不僅能削弱NO與O2在g-C3N4表面的競爭吸附,而且能促進光生電荷遷移,產生更多羥基自由基,從而提高g-C3N4光催化去除NO的效率。這篇文章為提高光催化去除空氣污染物效率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該文發表在權威期刊Environment Science: Nano上。

    零價Pd與N空位對氣體吸附位點的影響

    【文章鏈接】

    Jiahao Geng, Liaoliao Zhao, Mengmeng Wang, Guohui Dong, Wingkei Ho. The photocatalytic NO-removal activity of g-C3N4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d0 nanoparticles and N vacancies.Environment Science: Nano, 2022, 9, 742-750.

    https://doi.org/10.1039/D1EN00937K

    新聞小貼士:

    王傳義教授,德國洪堡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陜西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環境學院學術院長、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兼職教授,中科院“干旱區水體污染監控技術”創新國際團隊和中科院“微納環境功能材料結構設計、表界面行為及其應用”交叉創新團隊負責人,德國洪堡基金會聯合研究小組中方負責人,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生態環境材料與綠色低碳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能源學會專家委員會新能源專家組副主任委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聘理事。在Chemical Reviews, JA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CS Cat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70 余篇,共被引用 13900余次,單篇被引用 100 次以上的文章有 41篇, H-指數值 67,主編英文專著 1 部,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50 余件。應邀擔任國際雜志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副主編,獲德國洪堡學者獎 (1998)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1)、中國天山獎 (2014)、中國科學院 “引進海外杰出人才” 終期評估優秀獎 (2015)、中國僑界貢獻獎 (創新人才, 2016)及國際先進材料學會科學家獎 (2020),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2018)、全球頂尖前 10 萬名科學家排名 (2021、 2022 全球學者庫)、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年度榜單(物理化學#169)和長期綜合榜(2021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

    (核稿:陳慶彩 編輯:劉倩)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尤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国产视频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